• 主页 > 知识问答
  • 马拉松赛事热潮背后的赞助商之战:商家如何在这场盛宴中大展拳脚

    马拉松“狂热”的背后,一场没有硝烟的“赞助商大战”也在悄然打响。每场赛事盛宴中,都有一批企业摩拳擦掌、竞相角逐。

    楚小强/来自北京

    这个冬天对于赛马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场狂欢。被压抑三年后,“马拉松”正以燎原之势重新回到公众视野。

    11月26日,上海马拉松比赛鸣响了发令枪。这场名为“世界田径白金标签赛事”的长跑赛事吸引了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跑者参赛,报名人数超过17万人,参赛人数超过3.8万人。

    一个月前的10月29日,被誉为“国马”的北京马拉松3万名跑者也从天安门广场出发,一路跑到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景观大道,42公里​公里之外。这一天,全国20多场马拉松比赛在成都、西安等城市同时开跑。超过30万名跑者在赛场上奔跑,用汗水展现了这项运动的魅力。

    据艾瑞咨询估计,中国正在成为全球第二大跑步市场。我国核心跑者和大众跑者人数分别为1亿和3亿,并且核心跑者在跑者中的比例不断提高。

    跑者或许关注的是自己的赛事记录和奖牌,但赞助商关心的是这个产业链中蕴含的巨大“商机”。据悉,刚刚结束的上海马拉松,一度吸引了22家赞助商和合作服务商加盟。

    知名马拉松_国内顶级马拉松_马拉松顶级赛事

    马拉松“狂热”的背后,没有硝烟的“赞助商大战”也在悄然打响。一批企业正摩拳擦掌,准备参加每场赛事盛宴。

    01

    马拉松带着“火热”回归

    追溯马拉松的起源,是为了纪念伟大的使者菲迪波德斯。公元前490年,希腊士兵菲迪波德斯带着希腊联军击败波斯军队的消息,从马拉松平原出发,跑了42公里到达雅典城。报告胜利后,他因劳累而死。

    1896年,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上,马拉松被专门设立为长跑比赛项目。次年,美国历史文化名城波士顿举办了首届城市马拉松赛。 “博马”随后成为世界各地跑步者的梦想目的地。

    回顾我国的发展历程,标志性赛事是1981年在北京举办的中国首届国际马拉松赛。当时,这项赛事仅吸引了来自12个国家的85名运动员参加。虽然数量和规模都较小,但却是我国马拉松走向全球的开始。

    此后,我国马拉松赛事数量缓慢增长。从2010年到2013年,我国马拉松赛事数量从13个增加到39个。直到国家体育总局取消群众性、商业性体育赛事的审批,国内马拉松赛事才开始如燎原之势蔓延。发展。

    知名马拉松_马拉松顶级赛事_国内顶级马拉松

    中国田径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,2013年至2019年,马拉松相关注册赛事数量从39项大幅增加至1828项,相当于平均每天举办5场马拉松比赛。短短六年时间,马拉松赛事数量增加了近46倍,参赛人数超过700万。

    然而,随着疫情的爆发,未来三年许多赛事被迫暂停或推迟。今年秋天,马拉松强势回归,压抑三年的势能急剧释放。据不完全统计,仅上海马拉松当天(11月26日),全国就有25场马拉松比赛同时开赛。整个11月,全国马拉松赛事多达134场,其中大部分举办地在三四五线城市和县城。跑步者的最大比例是40岁至49岁之间。

    有网友忍不住调侃,“马拉松这么多,中年人都快没时间了”。

    对于马拉松的“火爆”回归,马拉松博览从业者吴先生表示,“对于赛马爱好者来说,过去被疫情压制了三年,今年却想出来参赛”不仅参赛人数众多,北京马拉松、上马马拉松、厦门马拉松的报名人数也创下新高,加上疫情让大家更加注重健康,所以。越来越多人们正在参加赛马,甚至慢跑。”

    以上海马拉松这一高水平赛事为例。今年报名人数首次突破17万人,吸引了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精英运动员和跑者。参与人数已恢复至疫情前3.8万人的水平。其中全程马拉松2万人次,健身跑1.8万人次。

    由于报名人数众多,对于已经等了三年的中年人来说,今年能跑一场顶级马拉松并不容易。除了训练有素、实力雄厚之外,运气也是决定他们能否成功参赛的关键因素。

    刚刚举办的赛马比赛中,全程参与的中标率仅为13.7%,健身跑的中标率为74.1%。正如吴先生所说,从各项统计数据来看,今年的顶级赛事报名人数、参赛人数普遍都创出新高,而中奖率则创下“新低”。

    10月29日,被誉为“国马”的北京马拉松拉开帷幕。报名人数超过13万人,参赛选手3万人,中标率仅为23%。 11月3日,厦门马拉松公布了明年1月开始的比赛预报名状态,中标率一度低至5%。

    “当马拉松第一次出现时,你基本上只需报名参加即可。现在随着马拉松赛事的普及和普及,参加人数不断增加,高规格赛事的报名也变成了抽奖。我身边很多跑友今年都有大型活动。 “我没有报名参加比赛,只能退而求其次,参加一些低级别的市县比赛。”一位有多年赛马经验的人士说道。

    02

    赞助商之战

    经历了三年的疫情考验,如今赛事重新启动,对于跑马者和“路跑”产业链品牌来说,都是一场期待已久的雨。在马拉松赛事的盛宴中,不少嗅到商机的品牌也纷纷布局入驻。

    以刚刚结束的上海马拉松为例。作为中国顶级马拉松赛事之一,由于越来越多的品牌要求加入,上海马拉松从2020年开始新增了物流服务商、保险服务商、官方指定能量胶合作供应商以及官方指定摄影服务商。

    知名马拉松_国内顶级马拉松_马拉松顶级赛事

    长期以来,赞助体育赛事和运动员一直是品牌曝光和营销的重要方式,尤其是一些备受瞩目的赛事,很容易将品牌知名度辐射全国乃至全球,从而创造新的发展机遇。毫无疑问,顶级马拉松也成为各行各业企业的必备赛事。

    据了解,刚刚结束的2023上海马拉松共吸引了22家赞助商和合作服务商,其中东丽、耐克、沃尔沃等品牌已是多年“老朋友”。作为最高级别赞助商,耐克已连续第12年赞助上海马拉松。

    值得一提的是,知名奢华珠宝品牌Tiffany&Co今年也宣布成为上海马拉松官方奖杯合作伙伴,为赛事男女前三名运动员打造全新奖杯和奖牌。 2023年北京副中心马拉松赛,除了独家冠名赞助商北京银行外,还有今麦郎、一汽大众、朗迪等合作伙伴。

    此外,作为国内运动品牌厂商,李宁、安踏、特步等也不甘示弱。他们也是马拉松赛事的“常客”。除了参加世界各地的马拉松赛事外,李宁还推出了李宁10公里路跑联赛,并签约了总计38名国际马拉松运动员。安踏今年全力支持上合昆明马拉松,并于8月底与上海市体育局达成战略合作。一度被外界认为有望取代耐克成为上海马拉松的赞助商; 。

    对于马拉松赞助的“热情”,从李宁、安踏、特步等公司的广告费用上也可见一斑。 2022年,安踏、李宁、特步的广告及宣传支出分别为55.26亿元、22.79亿元、15.37亿元。其中,李宁和特步的广告和促销费用同比分别增长28%和51%。

    安踏相关人士表示,“今年我们赞助了很多马拉松比赛,但大部分是服装和球鞋,未来我们可能会继续赞助这方面的活动。”

    03

    城市文化旅游“推动者”

    2019年初,国家体育总局发布《马拉松产业发展规划》,其中提出,到2020年我国马拉松产业规模将达到1200亿元。如果算上周边消费,整个马拉松产业放大值产业链将突破万亿元。

    今年无锡马拉松结束后,官方数据显示,3月19日举办的无锡马拉松产生餐饮经济效益6960万元、住宿经济效益11661万元、交通经济效益600万元、旅游经济效益209万元元和活动摊位。销售额50万元,加起来近2亿元。

    “除了参加赛事本身,现在报名马拉松的很多人也都急着去一个新的城市旅行。一般来说,比赛结束后,他们会选择多花几天的时间,了解当地的城市“文化、享受当地特色菜等等。等等。”一位跑者说道。

    据艾瑞咨询测算,目前中国核心跑步者和大众跑步者数量已分别达到1亿和3亿。这也意味着中国市场正在成为全球第二大跑步市场,其经济价值也是水涨船高。

    “马拉松对于一个城市的宣传非常重要,疫情缓解后,除了跑者的集中需求外,对于主办城市和赛事运营公司举办赛事也有强烈的需求。毕竟马拉松这样的事情对于本次比赛来说,举办比赛的宣传效益和价值远远大于举办比赛的成本,因为它实际上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来到比赛举办的城市,肯定会对当地的旅游业和旅游业产生促进和促进作用。消费。”吴先生说道。

    可以预见,未来随着马拉松热潮的不断蔓延,无论是跑者、主办城市,还是品牌赞助商,大家都将在这桩跑步“生意”中各取所需,实现共赢。

    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huiruiwang.com/html/tiyuwenda/8999.html

    加载中~

    相关推荐

    加载中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