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立于1958年的浙江游泳队今年迎来了首个冠军。几年过去了,世界已经发生了变化。从最初的“游击队”到如今的“全国包车游”,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,培养了陈华、罗雪娟、杨宇、吴鹏、唐敬之、孙杨、叶诗文、王顺、徐嘉宇等高水平运动员,以及张亚东、朱志根、徐国毅、楼霞、李梦忠、李学刚等众多优秀教练员。
改革开放40年来,浙江游泳在钱塘江畔掀起惊涛骇浪,紧随时代脉搏勇往直前。
改革开放40年,中国游泳“梦之队”发展掀起巨浪——钱塘龙在浙江腾飞,“行走”全国。
从“游击队”到“五馆”
竞技体育走向世界并引进
1958年,浙江游泳队成立。但最初的20、30年,没有名字,土地不毛,导致人才长期流失。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,还没有条件建造室内游泳池。在此之前,每年秋天,教练员和队员们都会背起行囊,长途跋涉,前往安徽黄山、福建福州、广西武鸣等地的温泉泳池训练。 1970年代末,省体委节衣缩食,在教练员的帮助下,终于建成了五泳道的游泳池,结束了浙江游泳队“游击队”运动的尴尬历史。
如果说传统是基石,团结就是力量,那么创新就是垫脚石。省游泳队旧有的“五泳道”游泳馆早已退出历史舞台。浙江是全国竞技体育“学院化”改革实施最彻底的省份之一。当时的“省运动队”于2006年正式挂牌为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,除了为运动员提供原有的训练和生活保障外,并在科研、医疗、教学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最大程度地。这种制度创新,使训练、学习、研究实现“三位一体”,这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国际趋势。
十多年前,省游泳队就开始尝试“走出去”。整个队伍出发前往海拔1800米的昆明海埂基地。长期实践证明,高原训练大大提高了有氧训练能力。 2009年,澳大利亚著名游泳教练丹尼斯向国家队的浙江运动员发出邀请:“给我孙杨,我给你一个世界冠军。”
2010年初,朱志根带着几名球员前往澳大利亚。从此,澳大利亚成为浙江游泳队的“加油站”。吴鹏是另一位模特。 25岁的吴鹏提出了出国接受特训的想法,也得到了认可和支持。吴鹏的目的地是美国密歇根大学。他对海外训练最大的印象是,从训练设施设备到训练计划的制定,都渗透着高科技元素,更重要的是,这种方式有利于运动员的全面发展。
中国游泳队前主教练陈云鹏在分析孙杨成功的原因时,也透露正是“中西结合”创造了孙杨的奇迹。没有朱志根为有氧耐力和超长距离训练打下的扎实基础,以他的能力,丹尼斯根本没办法“锦上添花”。正是因为更好地吸收了国外教练理念,保证了朱志根、徐国毅、郑昆良等一批优秀教练员的快速成长,从而帮助浙江泳军进入了良性循环。
从“陈经纶”到“鲁志武”
人才储备采取多元化方式
征服一个国家容易,保卫一个国家却很难。浙江游泳“跟团游”离不开基层专业培训。以杭州游泳产业培训为例。每到暑假,陈经纶游泳池总是人满为患。体校每年选拔的人数约为1300人,但报名者却有数万人。经过三期集训,从他们中选拔出的350名具有运动天赋的孩子将留队,使队伍人数保持在1200人以上。体校采用预约制。孩子们白天上学,下午4点放学后被家长接去体校,无论风雨无阻,晚上9点回家。
陈经纶体校、杭州游泳健身中心、大观游泳健身中心,在孙杨启蒙教练楼红梅、叶诗文启蒙教练魏巍的带领下,组成了杭州基层游泳训练的“铁三角”。
别看每年夏天,家长们都会聚集在杭州三大游泳中心。早些年,游泳队教练带着身份证和介绍信去幼儿园,保安甚至不让他们进去。但现在,教练只需刷脸就可以招收学生;以前要提前和幼儿园预约,现在很多小学和幼儿园都要来陈经纶预约教练。这些年的变化,离不开各方的努力。杭州游泳成绩提高了,口碑传播了,自然就形成了人才选拔的良性循环。
强大的群众基础为“金字塔”提供了坚实的基础。事实上,不仅是杭州,例如温州也引入社会力量办体育,形成了体校、民办学校、公办游泳学校等形式相结合的形式。学员人数也增加到1300多人,这无疑扩大了人才选拔范围。 。 2016年,亚运冠军卢志武与温州企业合作,将一栋旧厂房改造成游泳池,成立了“卢志武游泳俱乐部”。开业一年半内,已接待近20万人次游泳锻炼,为2600人次提供游泳培训服务。 。
数据显示,目前全省各地开展业余游泳训练的单位约有50家,常年训练的运动员超过2900人。近年来,浙江占据了全国10个游泳之乡中的2个,数百个“全国群众游泳健身活动示范池”中的19个,足见游泳运动的繁荣。
从“春节杯”到“市长杯”
游泳基因融入浙江水乡
随着场馆条件的到位,专业训练的布局和比赛体系开始逐步完善。 1981年春节前夕,全省首届青少年“春节杯”游泳比赛拉开帷幕。这是我省青少年游泳运动员首次在同一泳池比赛。从第二年开始,为了扩大影响力,赛事移师杭州以外的地方。由于交通不便,分赛区比赛的成绩最终汇总。没想到,这项比赛已经举办了30多届,而且每年都举办,从未间断过。参赛人数从100多人扩大到700多人,无论是罗雪娟、孙杨还是叶诗文,他们都是在“迎春杯”的经历中成长起来的。
此外,还有近年来名声大噪的杭州“市长杯”。此项儿童游泳比赛为备战杭州世运会(25m)已连续举办四届,每年吸引近万名儿童报名参赛。 。除“春节杯”、“市长杯”外,还有全省“月积分赛”、锦标赛、冠军赛、省赛,形成激烈的竞争。
自“迎春杯”创办至今一直担任主裁判的黄家驹,已经两鬓发白。谈到自己过往的经历,他感叹道:“游泳运动员的成长是‘百年大计’,我们的使命就是打牢基础。”
在玩耍中培养水艺和爱情,“游泳文化”逐渐在江南刻下了鲜明的地域印记。这也让政府看到了游泳在教育领域的吸引力。 2013年,游泳正式纳入杭州中考耐力考核项目。越来越多的杭州中小学生开始学习游泳。周末,杭州的游泳馆更是人满为患,不少人在练习游泳,为中考做准备。这在国内也是极为罕见的。
除了中小学新开游泳班和中考游泳考核外,从近年来高考开始,浙江工商大学、浙江财经大学等浙江一些高校,还开始专门招收具有游泳专业知识的学生。配额。 (党工部体育报)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huiruiwang.com/html/tiyuwenda/9422.html